马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止2019年7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22日 浏览次数:
马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 国家级 ▲ 省级 ■市级 |
国家级2项,省级21项,市级54项,县级97项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在县(区) |
级别、批次 |
一、民间文学(69项)省级1项,市级17项,县级51项 |
1 |
▲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 |
含山县 |
省级第三批 |
2 |
■马鞍山的传说 |
花山区 |
市级第二批 |
3 |
■七仙女与董永 |
博望区 |
市级第二批 |
4 |
■千字文 |
当涂县 |
市级第二批 |
5 |
■翠螺山的传说 |
雨山区 |
市级第三批 |
6 |
■采石矶的传说 |
雨山区 |
市级第三批 |
7 |
■小九华的传说 |
雨山区 |
市级第三批 |
8 |
■慈姥山传说 |
花山区 |
市级第三批 |
9 |
■霍里公鸡山 |
花山区 |
市级第三批 |
10 |
■李白跳江捉月 |
雨山区 |
市级第四批 |
11 |
■霸王庙神钟传说 |
和 县 |
市级第四批 |
12 |
■半枝梅的传说 |
和 县 |
市级第四批 |
13 |
■李之仪与杨姝的爱情故事 |
当涂县 |
市级第四批 |
14 |
■当涂的由来 |
当涂县 |
市级第五批 |
15 |
■姑孰的传说 |
当涂县 |
市级第五批 |
16 |
■黄山塔外传 |
当涂县 |
市级第五批 |
17 |
■苍山小白龙传说 |
含山县 |
市级第六批 |
18 |
■华阳童子闹官堂 |
含山县 |
市级第六批 |
19 |
采石的“采”为什么少三撇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20 |
金牛出渚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21 |
三台阁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22 |
联壁台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23 |
衣冠冢 青山墓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24 |
石刻梅花图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25 |
大脚印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26 |
燃犀亭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27 |
三元洞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28 |
横江馆 玉皇殿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29 |
太白酒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30 |
赏咏亭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31 |
白鹤观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32 |
回龙桥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33 |
百步十三桥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34 |
风雨虞公祠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35 |
常塘的故事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36 |
宝镜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37 |
和合仙子和菖蒲草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38 |
荷包山 |
雨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39 |
钟村传说 |
花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40 |
吊星桥的传说 |
花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41 |
小黄洲传说 |
花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42 |
葛羊山传说 |
花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43 |
二五一十找不着 |
花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44 |
文斌戏弄王财主 |
花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45 |
丁兰刻木 |
花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46 |
小孩子屁股三把火 |
花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47 |
李白与猫子山的后生 |
花山区 |
县级第一批 |
48 |
霸王祠民间传说 |
和 县 |
县级第一批 |
49 |
和合二仙 |
当涂县 |
县级第一批 |
50 |
叶家桥的传说 |
博望区 |
县级第二批 |
51 |
李白醉青山 |
当涂县 |
县级第二批 |
52 |
鸡笼山三毛祖师的传说 |
和 县 |
县级第三批 |
53 |
和县四牌坊龙井传说 |
和 县 |
县级第三批 |
54 |
张籍与桃花坞传说 |
和 县 |
县级第三批 |
55 |
香泉“太子汤”传说 |
和 县 |
县级第四批 |
56 |
天子坟的趣闻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57 |
两盘棋的由来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58 |
三国始筑大公圩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59 |
解缙诗辩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60 |
马桥镇宅石的由来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61 |
黄池地名的由来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62 |
江心宗三庙的传说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63 |
“含山”县名由来 |
含山县 |
县级第四批 |
64 |
太湖寺与锅边井传说 |
含山县 |
县级第四批 |
65 |
天下都土之地由来 |
含山县 |
县级第四批 |
66 |
响石街故事 |
含山县 |
县级第四批 |
67 |
遇仙桥传说 |
含山县 |
县级第四批 |
68 |
圣旨碑故事 |
含山县 |
县级第四批 |
69 |
姚庙与尉子桥来历 |
含山县 |
县级第四批 |
|
|
|
|
二、传统音乐(4项)国家级1项,省级1项,县级2项 |
70 |
★当涂民歌 |
当涂县 |
国家级第一批 |
71 |
▲和县民歌 |
和 县 |
省级第四批 |
72 |
农事谣 |
当涂县 |
县级第三批 |
73 |
含山龙舟调 |
含山县 |
县级第四批 |
|
|
|
|
三、传统舞蹈(16项)省级3项,市级8项,县级5项 |
74 |
▲采石跳和合 |
雨山区 |
省级第二批 |
75 |
▲莲湘舞(和县打莲湘) |
和 县 |
省级第五批 |
76 |
▲三圣傩舞 |
当涂县 |
省级第五批 |
77 |
■霍里皮老虎 |
花山区 |
市级第一批 |
78 |
■银塘傩舞 |
雨山区 |
市级第二批 |
79 |
■黄陂龙灯 |
雨山区 |
市级第三批 |
80 |
■湖阳跳五猖 |
当涂县 |
市级第四批 |
81 |
■含山狮子舞 |
含山县 |
市级第四批 |
82 |
■白纻歌舞 |
当涂县 |
市级第五批 |
83 |
■新市釜山板龙 |
博望区 |
市级第六批 |
84 |
■和县民间舞龙 |
和县 |
市级第六批 |
85 |
当涂接三姑娘 |
当涂县 |
县级第二批 |
86 |
新市四仓龙 |
博望区 |
县级第二批 |
87 |
塘南新王高跷灯 |
当涂县 |
县级第三批 |
88 |
湖阳中徐跳加官 |
当涂县 |
县级第三批 |
89 |
大陇“跳财神”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
|
|
|
四、传统戏剧(3项)国家级1项,省级1项,市级1项 |
90 |
★庐剧(东路) |
和 县 |
国家级第三批 |
91 |
▲含弓戏 |
含山县 |
省级第一批 |
92 |
■当涂采茶灯 |
当涂县 |
市级第四批 |
|
|
|
|
五、曲艺(2项)县级2项 |
93 |
新市送房 |
博望区 |
县级第二批 |
94 |
安徽大鼓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
|
|
|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8项)省级2项,市级2项,县级4项 |
95 |
▲湖阳打水浒 |
当涂县 |
省级第三批 |
96 |
▲新市滚龙 |
博望区 |
省级第五批 |
97 |
■含山龙舟 |
含山县 |
市级第四批 |
98 |
■形意八卦掌 |
花山区 |
市级第六批 |
99 |
护河板龙 |
当涂县 |
县级第一批 |
100 |
九井狮子会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101 |
窑头神灯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102 |
孙村龙灯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
|
|
|
七、传统美术(10项)省级4项,市级3项,县级3项 |
103 |
▲羽毛画 |
和 县 |
省级第二批 |
104 |
▲民间扎彩(含山) |
含山县 |
省级第二批 |
105 |
▲和县剪纸 |
和 县 |
省级第三批 |
106 |
▲花山剪纸 |
花山区 |
省级第四批 |
107 |
■姑孰画派 |
当涂县 |
市级第一批 |
108 |
■佳山石雕 |
雨山区 |
市级第三批 |
109 |
■博望剪纸 |
博望区 |
市级第六批 |
110 |
鞋垫花手工技艺 |
和 县 |
县级第二批 |
111 |
当涂剪纸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112 |
和县民间刻纸 |
和 县 |
县级第四批 |
|
|
|
|
八、传统技艺(45项)省级7项,市级16项,县级22项 |
110 |
▲太平府铜壶制作技艺 |
当涂县 |
省级第一批 |
111 |
▲博望打铁工艺 |
博望区 |
省级第二批 |
112 |
▲含山封扁鱼制作技艺 |
含山县 |
省级第五批 |
113 |
▲运酒传统酿造技艺 |
含山县 |
省级第四批 |
114 |
▲采石矶茶干制作技艺 |
雨山区 |
省级第五批 |
115 |
▲乌江霸王酥制作技艺 |
和 县 |
省级第五批 |
116 |
▲横望山米酒酿造技艺 |
博望区 |
省级第五批 |
117 |
■运漕早点制作技艺 |
含山县 |
市级第三批 |
118 |
■博望马尹酒酿造工艺 |
博望区 |
市级第五批 |
119 |
■薛津馄饨制作技艺 |
博望区 |
市级第五批 |
120 |
■赵大胡麦芽糖制作技艺 |
雨山区 |
市级第五批 |
121 |
■炸牛肉制作技艺 |
和 县 |
市级第五批 |
122 |
■霍里羊羔制作技艺 |
花山区 |
市级第六批 |
123 |
■新市刘山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
博望区 |
市级第六批 |
124 |
■林春和酥糖制作技艺 |
博望区 |
市级第六批 |
125 |
■薛津臭豆腐干制作技艺 |
博望区 |
市级第六批 |
126 |
■含山三口塘老鹅汤制作技艺 |
含山县 |
市级第六批 |
127 |
■鲍义兴早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
含山县 |
市级第六批 |
128 |
■含山仙踪六衖垒石技艺 |
含山县 |
市级第六批 |
129 |
■运漕松枝烤鸭制作技艺 |
含山县 |
市级第六批 |
130 |
■运漕套饼制作技艺 |
含山县 |
市级第六批 |
131 |
■陶厂计家牛肉制作技艺 |
含山县 |
市级第六批 |
132 |
■姑孰菜系制作技艺 |
当涂县 |
市级第六批 |
133 |
功桥茶干制作技艺 |
和 县 |
县级第三批 |
134 |
白桥醋生姜制作技艺 |
和 县 |
县级第三批 |
135 |
林头花生酥制作技艺 |
含山县 |
县级第一批 |
136 |
湖阳羽毛扇制作技艺 |
当涂县 |
县级第二批 |
137 |
丹阳羊肉面制作技艺 |
博望区 |
县级第二批 |
138 |
善厚辣酱酱制作技艺 |
和 县 |
县级第三批 |
139 |
善厚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
和 县 |
县级第三批 |
140 |
黄池豆制品制作技艺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141 |
黄池晒酱制作技艺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142 |
黄池糕点制作技艺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143 |
黄池酱腌菜制作技艺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144 |
黄池炒米糖制作技艺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145 |
当涂“面塑”制作技艺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146 |
当涂“挑梁斗拱”建筑技艺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147 |
黄洲木雕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148 |
乌江王老七花生米制作技艺 |
和 县 |
县级第四批 |
149 |
和县糖画 |
和 县 |
县级第四批 |
150 |
“霸王剑”绿茶制作技艺 |
和 县 |
县级第四批 |
151 |
香泉羊肉面烹饪技艺 |
和 县 |
县级第四批 |
152 |
含山木质传统制作技艺 |
含山县 |
县级第四批 |
153 |
含山篾匠竹编工艺 |
含山县 |
县级第四批 |
154 |
含山龙舟制作技艺 |
含山县 |
县级第四批 |
|
|
|
|
九、传统医药(6项)省级1项,市级3项,县级2项 |
155 |
▲戴氏正骨 |
含山县 |
省级第四批 |
156 |
■唐氏中医妇科 |
博望区 |
市级第六批 |
157 |
■邵氏中医喉科 |
含山县 |
市级第六批 |
158 |
■谷氏百草仙膏膏药 |
含山县 |
市级第六批 |
159 |
野菜花煮黑鸡蛋治鼻血 |
当涂县 |
县级第三批 |
160 |
三九天甲鱼血止创口流血 |
当涂县 |
县级第三批 |
|
|
|
|
十、民俗(14项)省级1项,市级4项,县级9项 |
161 |
▲霸王祠三月三庙会 |
和 县 |
省级第一批 |
162 |
■乌饭节 |
当涂县 |
市级第二批 |
163 |
■绰庙三月三虞姬庙会 |
和 县 |
市级第五批 |
164 |
■向山踩高跷 |
雨山区 |
市级第六批 |
165 |
■夏庄七夕水灯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166 |
女人爱头扎方头巾 |
当涂县 |
县级第二批 |
167 |
大年初五请财神 |
当涂县 |
县级第二批 |
168 |
诞生、命名及禁忌 |
当涂县 |
县级第三批 |
169 |
婚礼 |
当涂县 |
县级第三批 |
170 |
篾匠街 |
和 县 |
县级第三批 |
171 |
和县回族开斋节 |
和 县 |
县级第三批 |
172 |
新娘出嫁穿绿皮袄子 |
当涂县 |
县级第四批 |
173 |
赛清明轿子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174 |
湖阳六月六赛龙舟 |
当涂县 |
县级第五批 |
上一篇:关于公布马鞍山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